謙讓教育作為品德培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在幼兒園養成教育中被經常運用。謙讓教育的背后蘊含著德育教育,需要家庭、社會、幼兒園等多方面的努力。
“孔融讓梨”的故事作為膾炙人口的傳統名篇,一直到被大家作為謙讓教育的素材而引用,孔融也被視為尊敬友愛兄長的典范,成為謙讓的榜樣。將這個故事移植到現代來看,在幼兒園中也會有很多這樣的事情發生。比如明明在分蘋果時,將大蘋果分給其他的小朋友,小的給自己,隨后望向老師,并且題目最后還會問,如果你是老師,你會怎么辦。這個題目是實踐類題目,考察老師的應變能力。對于此問題,首先要肯定幼兒的此種行為是正確的,并且要在集體面前表揚幼兒;其次教師可以組織活動來發揚這種謙讓的品德,促進幼兒的移情能力。具體可做出如下的組織,第一,教師可以引導全班幼兒評價明明的行為;第二,教師可以將孔融讓梨的故事講給幼兒聽,讓幼兒知道分享與謙讓;第三,教師可將此類問題延伸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,引導幼兒思考在以后分享中會怎樣去做;第四,教師總結謙讓的道理,告訴每個小朋友要懂得分享與謙讓;第五,教師需要與家長進行合作,讓家長在家也培養幼兒的謙讓意識。
關于謙讓除了正面的情況,在幼兒園中也會有反面的情況存在。比如兩個小班的小朋友因為爭搶玩具而發生了爭執,作為老師應該如何處理?這個題目也涉及謙讓的品質。在幼兒階段,由于幼兒的謙讓意識沒有形成,年齡越小,越免不了發生爭搶,因此教師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針對此題,首先,教師要分開爭執的雙方,詢問原委,搞清楚真實的狀況,再做處理;其次,教師可以對全班的幼兒進行謙讓的教育;再次,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給幼兒樹立好的榜樣,以身作則,與身邊的人友好謙讓;最后,教師需要與家長合作,共同培養幼兒的謙讓意識。
幼兒的謙讓從屬于親社會行為的范疇,因此教師的教育要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,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導幼兒形成謙讓的意識。當遇到此類題目時,首先應分清題干中的描述是正面行為還是反面行為,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分析,提出具體的謙讓教育的培養策略。
05-22
05-22
06-23
06-23
06-21
06-20
06-20
06-20
06-20
06-20
06-20
06-20
06-20
06-20
06-20
06-20
06-23
06-23
06-23
06-23
06-21
06-17
06-16
06-16
06-10
06-10
06-10
06-10
06-10
06-10
06-10
06-10
07-29
07-29
07-28
07-28
07-28
04-30
04-30
04-30
04-29
04-29
04-29
04-28
04-28
04-28
04-27
04-27
03-09
11-23
11-12
04-01
04-01
04-01
04-02
04-02
04-03
04-03
04-03
04-03
04-03
04-04
04-23
04-24